成语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:探寻成语起源与音乐艺术的紧密联系
成语“尽善尽美”最初和音乐有关。它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,原文是“子谓韶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武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评论古代乐曲时,认为《韶》乐既优美又符合道德标准,而《武》乐虽然优美,但道德上有所欠缺。因此,“尽善尽美”后来用来形容事物完美无缺,达到了最高境界。亲爱的读者们,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成语——“尽善尽美”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成语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呢?别急,让我带你一探究竟!
一、成语的起源

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,最早出现在《论语·八佾》中。孔子在评价韶乐时,用了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”来形容它。这里的“韶乐”是一种音乐,源自上古舜帝时期,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。
二、韶乐的魅力
那么,韶乐究竟有什么魅力,能让孔子发出如此赞叹呢?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。
1. 优雅宏盛的音律

韶乐的音律优雅宏盛,让人陶醉其中。它的旋律优美动听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2. 优美动人的舞蹈
韶乐的舞蹈同样令人叹为观止。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,翩翩起舞,宛如天仙下凡。
3. 歌颂文德治天下
韶乐的内容主要是歌颂舜受禅让,然后以文德治天下,最终开创的太平盛世。这与孔子推崇文治、贬抑武功的政治主张相吻合。
三、武乐的遗憾
与韶乐相比,武乐虽然也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,但与韶乐相比,武乐的内在方面稍有些不足。因为这里既听得到周代的功德,又听得到伐纣的杀机。所以孔子认为此乐“尽美矣,未尽善也”。
四、成语的演变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逐渐演变,成为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的代名词。它不仅适用于音乐,还适用于绘画、文学、建筑等各个领域。
五、成语的启示
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,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。
1. 追求完美
在生活中,我们要追求完美,不断努力,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。
2. 珍惜美好
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,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
3. 传承文化
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,让世界了解中国。
亲爱的读者们,通过这篇文章,你有没有对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了解呢?希望你能从中汲取力量,追求自己的完美人生!